苏州检测中心启动信息化并不是一种偶然。在2008年之前,为了方便企业内部管理以及服务客户,中纺联检就曾购置相关信息化软件,但由于开发者对检测中心的业务形态、检测流程以及客户需求不甚了解,信息化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做检测的也做起了IT开发。
本世纪初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盛泽镇就已经显现出了一个纺织产业集群热地的雏形:穿梭于面料市场,随处可见一边是满载纺织面料被压得吱吱作响的人力三轮车,一边是塞满布匹而被迫翘起后备厢的宝马轿车,传统与现代交错的景象充斥在盛泽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形成了一幅幅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画面。
在盛泽镇的车水马龙当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再次敏锐地觅到了市场商机,并迅速排兵布阵,冲到了纺织产业的“最前线”。
现任纺织工业(苏州)检测中心、苏州中科纺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主任潘大经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将这段往事娓娓道来。
走,到纺织产业最前线去!
最开始,我们只带了一个技术服务项目来到盛泽,那时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后来慢慢站稳脚跟,并开始一砖一瓦地搭建纺织工业(苏州)检测中心。”潘大经坦言,2006年刚到盛泽时可以用一清二白来形容当时的处境,但站在产业热地的最前线,他们有着能直面企业的先天优势,所以坚持留了下来。这期间,他们扩建过、搬过家,从最初700多平米的办公面积,发展成为今天近3000平米面积、拥有70多人的大队伍。
“之所以选择盛泽,是因为这里产业相对集中,中小企业对检测的需求比较显著,当时依托着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我们就在盛泽落户并扎了根。”9年后的潘大经回忆这段历史很是轻松,可当时的情形却并非这么简单。
据记者了解,在中纺联检进入苏州市场之前,江苏盛虹纺织品检测中心以及国家丝绸质检中心服务站就已在盛泽开展了检测业务,中纺联检初来乍到,很难融入市场。“当时的中纺联检在盛泽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都不是很高,特别是当年的纺织面料市场还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对检测的需求和认知并不高,但盛泽纺织产业的欣欣向荣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有更多爱惜‘羽毛’的企业出现,我们的行业资源和专业技术能帮到他们,他们需要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平却又在家门口的检测中心。”怀揣着这样一份服务信念,潘大经在盛泽一待就是9年。
苏州检测中心首先从以化纤为主的东方丝绸市场入手,以纺织质量为核心,展开包括纺织品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培训、质量技术研发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其还与中国纺织出版社共建了专业质量技术资料馆,免费对当地企业开放。
置身于产业一线,苏州检测中心油然而生了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担当,当地政府以及企业逐步对苏州检测中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而中心也从被认知、接受,最终融入其中,与当地纺织产业一起成长。
中心业务经理田新红向记者介绍,苏州检测中心从最初几十万、几百万元的业务收入,到现在已成功跨越千万量级,据悉,近些年来其业务量还在以平均30%的速度连年递增。
与纺织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现年30岁的王楷艳赶上了苏州检测中心的高速增长期,并亲眼见证了它的崛起。2009年,刚刚从东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王楷艳来到了苏州检测中心,“当时整个检测中心还不超过15个人,但我感觉平台很好,所以愿意在这里发展。”一晃6年过去,来自江苏盐城的她不仅在盛泽成家立业,有了宝宝,自己也晋升为了检测中心实验室的技术总监,她在而立之年前完成了自己的各种人生大事,事实上,中纺联检赋予她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谈到检测中心的变化,王楷艳则从她工作的实验室开始谈起:“2010年以前,实验室设备仅有77台,这些设备基本覆盖了纺织品领域常规检测项目,如今,我们的设备已达到183台,覆盖了包括生态安全、羽毛羽绒、燃烧检测项目、织物的保温性能、生理舒适性测试、纺织品干洗性能测试等,可以说,经过这几年设备的不断增加、更新,公司已经可以满足纺织服装领域绝大多数质量检测要求。”
实际上,苏州检测中心快速稳健的发展也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近年来,由于粗放增长受到限制,所以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对品质的认知和理解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苏州检测中心也逐步完善着他们的各种服务。
该检测中心市场总监谭文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在客户服务方面,苏州检测中心主要开展了三大块服务内容。首先是委托检验服务。她说,作为一家江苏省中小企业五星级公共服务平台,苏州检测中心一直承担着本地和外地面料和服装企业的委托检验服务。
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本地和外地定制化培训服务。“苏州检测中心会定期开展‘质量绸都行’活动,每月会在本地举办一次免费培训活动,主要针对具体的纺织服装检测项目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同时,还会根据服装品牌企业需求上门为企业进行定制培训活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纺织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做好品控工作。”谭文丽表示,除此之外,他们还依托信息化手段为客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数据服务,帮助服装企业更好地管理面料供应商以及商品品质,打造更完善的供应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下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苏州检测中心还于2011年与淘宝平台建立合作,成为淘宝平台两家黄页上线质检机构之一。而自2012年3月淘宝质检服务平台上线后,中纺联检还在浙江温州、福建厦门、广东佛山、江苏常熟、江苏苏州等多个电商产业聚集地与淘宝平台合作举办针对商家的品控培训工作,获得一致好评,并于2013年下半年被评为淘宝平台质检品控类“金牌淘拍档”合作服务商。2014年5月又成为首批入驻京东服务平台的服务商之一。
该检测中心质量总监魏纯香则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在质量体系建设、认证认可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的发展情况。她表示,苏州检测中心早在2008年就首次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和中国计量认证(CMA);2012年,检测中心又分别获得了迪卡侬认证以及日本纤维产业联盟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发起的白名单检测实验室授权。同时,还在2011年被工信部授予首批技术类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据介绍,截止到2015年5月,苏州检测中心累计为6000多家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服务50万余批次,在市场上具备了广泛的认知度并获一致好评,为区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质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让检测业务步入“云端”
很多人对9年前盛泽的模样还历历在目,然而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之下,如今的盛泽已焕然一新。而在9年的历练当中,中纺联检苏州检测中心也获得了良好积淀,并找到了新的发力点——信息化。
实际上,苏州检测中心启动信息化并不是一种偶然。在2008年之前,为了方便企业内部管理以及服务客户,中纺联检就曾购置相关信息化软件,但由于开发者对检测中心的业务形态、检测流程以及客户需求不甚了解,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却很难置身其外。
2008年,鉴于中纺联检内外部业务需要,苏州检测中心由潘大经牵头启动了集团信息化战略,战略目的就是汇聚行业的品质数据,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内部应用和社会化应用。
做检测的人还能做IT开发?这在一般人看来甚至是一个伪命题,不过潘大经却打破了种种瓶颈,为我们书写了这样一段佳话。
据介绍,其信息化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服务于中纺联检内部管理需要开发的ERP/CRM等产品,现已在中纺联检内部广泛应用;第二部分是服务于客户而开发的数据服务系统及移动终端等产品,比如在中纺联检的微信服务号上可查询报告、辨别报告真伪,而在其设立的标准库中,只要键入关键字即可查询多种相关标准材料。当然,服务号还为客户提供了众多有关检测方面的各种信息服务;其信息化的第三部分则是搭建一个行业质量保障体系平台——中纺联品质溯源平台。
潘大经表示,“这一平台的搭建是将以往一直为商业用户服务的品质数据进行社会化应用。”众所周知,目前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等产品时大多关注的是品牌,对品质方面的关注度较弱,对此潘大经就指出,消费者对品质关注的淡漠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缺乏了解渠道和消费引导。而“中纺联品质溯源平台”就是将产品的检测报告,通过终端产品吊牌上的二维码呈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只要扫码就可以了解产品所有的质量情况。这也被他们称为检测行业O2O质量管理的新模式。
潘大经坦言,目前该平台在数据开发方面已经具备了上线能力,其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寻求更多合作品牌的参与以及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如今,中纺联检的信息化工作还在进一步推进,潘大经和他的团队也在继续奋战。 行者无疆,在此也祝愿他们走得更远。
来源: 纺织中国在线
资讯排行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工信部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并发布《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
- 波兰之旅,开启中波纺织服装合作新篇章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海宁成功举行
- 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中:以匠心成就一份幸福的事业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