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我国废旧衣物再利用率不足10%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综合资讯 发布时间:2015-06-22
资讯导读:废旧衣服也可以回收再利用?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再利用逐渐形成了产业链,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但也面

废旧衣服也可以回收再利用?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再利用逐渐形成了产业链,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但也面临多重法律和政策障碍。

在日前召开的“中纺圆桌?资源再利用”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和专家相聚一堂,对行业现状和困境进行了探讨。

每年浪费半个大庆油田

“去年中国纤维加工量已经达到了五千万吨,超过了全世界的一半。每年产生废旧服装约有500万到1000万吨,如果重新利用起来,可以超过每年的棉花总产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他表示,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再利用是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时期,纺织行业资源节约的工作重点将由“废”转到“旧”的回收再利用上来。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纺织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把建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作为重要任务。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从回收到利用的产业链形成,从政策支持到企业实践,都还是刚刚起步,亟待建立完整的循环利用体系。

“废旧衣物再生利用率不足10%,闲置和浪费的化学纤维和棉花纤维,一年相当于用掉了半个大庆油田”,中国再生资源协会管爱国说。他表示,我国的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回收网络体系,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配套政策,唯独在衣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点,如何挖掘废旧衣物这个金矿确实还是老大难。

面临体制和政策障碍

来自多方面的声音显示,当前行业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制约。从业者们依然在摸索着商业模式,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平衡。

由于存在卫生隐患,我国目前对二手衣物的进口以及交易是明令禁止的,因此大部分的市民对待旧衣的方式是当垃圾扔掉。“衣服如果被丢弃,一般只能作填埋处理。大部分衣服都是化纤构成的,很难分解。直接扔掉其实是很不环保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另一大出口是捐赠,但是对于接受捐赠的慈善组织来讲,分拣成了大问题。不适合再穿着的衣物形成库存,和金属不一样,衣物囤积后会变质,再次成为废品。

“最困难的是废旧纺织品从老百姓手里面回收,依靠生产企业自身的能力很难做到,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上海纺织协会会长席时平说。

作为国内第一家持有废旧衣物分类、整理、调剂综合利用营业执照的企业,上海缘源实业公司董事长杨膺鸿感触颇深。自2010年开始在上海市试点旧衣回收,将旧衣回收箱直接搬进社区,回收箱从最初的28个发展到现在的1800个。但由于社会接受度低,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两年后,随着回收量的增大,产业链趋于稳定,才开始实现盈利。

据中纺联合会发布的《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利用研究报告》,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产业政策优惠未涵盖,增值税抵扣政策难以在废旧品回收利用领域实行。二是原料供应问题,回收总量有限,分类混乱,企业主要原料来源是从国外进口。同时,还面临关键技术突破和市场推广方面的问题。

亟待建立二次交易市场

“其实废旧纺织品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怕,在其他地方叫垃圾,在我们国家从来就不是垃圾。你看哪有废旧纺织品真的到垃圾厂去了的,废旧纺织品已经相对市场化,从来没有真正被抛弃”,温州天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说。

他表示,二次交易是废旧纺织品利用中效益最好的方式,这在欧美国家也占主体,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二手服装买卖合法化的问题,破除法律和政策壁垒,从原来走街串巷在老百姓手中收集,转变为对专业市场的规范管理。

中国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赵凯建议,应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研究合理可持续的回收利用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合理布局,有序推动。从资金、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同时在标准和体系上进行保障,有序的开展废旧纺织品翻新利用,探索建立旧衣分级利用机制。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军呼吁,行业应建立废旧纺织品技术创新平台,进行产学研对接。“例如如何识别废旧纺织品的成分,如果把这种技术壁垒攻破了,下游利用企业的路就好走多了,另外还会促进回收企业的发展。”

从2014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就开始组织“旧衣零抛弃“活动,协助当地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形成多层次、网络化、长期性的社会回收体系,为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这一活动已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开展。

在此次论坛上,发布了我国第一本关于废旧纺织品循环经济现状的白皮书。据了解,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从行业调研、标准制修订和对外产业交流、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行业发展。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