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中国印染行业: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综合资讯 发布时间:2015-01-09
资讯导读:印染行业作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主战场,理应冲在最前沿。不管是国家政策的高压、地方政府的引导、行业协会的指导,还是企业的自我觉醒,近年来印染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成绩斐然,唱响了绿色发展的主旋律。

印染行业作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主战场,理应冲在最前沿。不管是国家政策的高压、地方政府的引导、行业协会的指导,还是企业的自我觉醒,近年来印染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成绩斐然,唱响了绿色发展的主旋律。

环境倒逼绿色觉醒

“现在国家对印染的准入政策越来越严格,废水间接排放标准提高到CODCr200mg/L,敏感地区甚至到了CODCr60mg/L;国家没有把印染污泥列入危险废物名录范围,但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却将印染污泥作为危险废物对待;废气、污泥以及淘汰落后等处处都是门槛,不加大投入企业迟早被淘汰。”绍兴一位印染企业老板介绍,今年绍兴地区已有90多家印染企业通过废水排污权抵押的形式,从银行贷款16.6亿元进行环保融资。

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印染企业环境守法导则》,环境的压力一步步倒逼着行业转型升级,印染行业洗牌在加剧。“实际上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水平,在世界上并不低,包括排放标准也是高于欧美国家,为什么对环境影响还是比较大?主要因为我们产业集聚度非常高,在很小的区域集聚了大量的企业,由于累计的效应,所以对环境的冲击比较大。”中国印染协会会长陈志华介绍,由于纺织染整行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污水排放大户,目前在很多地方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为了推介先进环保技术和经验,加快行业节能环保步伐,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自2006年便开始举办了“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每次环保年会我们都是针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关节能减排问题、行业转型升级遇到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进行交流和推广。”陈志华表示,近年来,整个印染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行业的先进装备的比例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以及生态安全方面都在稳步推进。

科技助力创新发展

目前,很多印染企业都已积极投入到了这场“绿色保卫战”来。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开发新型面料和印染技术;并且与上海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有实力、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

企业坚信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改变企业的未来,拯救行业的发展。纺织产业现在走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时刻,不仅受到原来纺织大国的挤压,同时也要面对经济发展中新兴国家的竞争。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趋紧,印染企业必须依托产学研合作,走出科技创新的新路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指出,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两化融合”这二十字方针。

请正视印染

很多人对去年吴江地区全部印染厂、喷水织机厂停产的事情还历历在目。由于当地环保部门在江、浙、沪交界的太浦河饮用水源地检测到锑超标,之后采取“果断”行为,致使整个行业陷入恐慌。为此,东华大学教授奚旦立在发表《印染行业锑污染对策和思考》时指出,纺织印染行业锑的来源主要是聚酯合成: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合成时用300~500ppm三氧化二锑、醋酸锑或乙二醇锑作为催化剂;3年前染整加工使用的阻燃剂已基本不用锑化合物,染料、助剂中几乎没有,当地政府对印染企业的做法实在难以“苟同”。同时奚旦立还公布了印染企业实测:锑100~500μg/L,极个别超过1000μg/L;喷水织机厂约为30~100μg/L(1/4企业存在这种情况),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厂210μg/L,出水80μg/L。希望有关部门和组织及时查明真相,给印染行业一个公正的答复。

“事实上,印染行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待挖掘,特别是在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逐步完善和推广,如推广冷轧推技术能够节能30%。”奚旦立表示。如今不管是印染企业,还是印染集群地,绍兴、石狮等都加大了环保的力度和速度,使绿色印染蔚然成风。而环保问题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所能解决和实现的,因此必须要多方面联合,整合资源,集成发力,才能拳打一处,实现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 中华纺织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