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超过19000元/吨,与进口棉花的价差达到4000到5000元/吨,去年更是达到6000元/吨。国内棉花高价,不仅让纺织企业叫苦不堪,棉农也没有从中占到什么便宜。
山东彰化县棉农马振国:“两年没赚钱,去年赔钱,这个棉花费工太多,人工多,生产资料挺贵。”
现如今,农民种棉花不划算,比较效益低,不少棉农考虑着转产。卓创资讯分析师孙立武说,由于国内棉花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偏高,籽棉的行情也不乐观,产量、质量、效益的不均衡,导致近期棉农弃棉种粮意愿增强。
孙立武:“老百姓被迫调整种植结构,今年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2013年,全国的种植面积是6800万亩左右,这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跌破7000万亩大关。”
一方面,是国内棉花远高于国际棉花价格;另一方面,国内纺织企业低迷,棉花种植面积萎缩。我国棉花产业究竟该如何走出困境呢?孙立武说,早在2011年,我国就启动了临时收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棉花市场的作用。
孙立武:“作为一个过渡政策,在全球棉花行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毕竟棉花产业链比较长,想通过一个政策把近几年来棉花产业积累的问题逐个击破是不现实的。希望政府后期推出更多的组合拳,像纺织企业呼吁国家进口棉花的配额管制。”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棉花直补能在全国推广,将是一针强心剂,可能会让沉寂已久的棉花市场充满活力。
但是,直补代替临时收储,真能解决棉花产业之困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研究员毛树春认为,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光靠直补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
毛树春:“这个补贴,最多是补到粮食这个水平,不能比粮食还高。补贴是科技兴民去补?节水补?还是技术补贴籽棉?这都是不一样的,是补贴农民受益?还是补贴技术推广?哪个更重要,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毛树春认为,要解决棉花产业的根本问题,还是要走科技兴棉的道路,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
毛树春:“这样的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中央提出来家庭农场,有效的承包土地,但是这个里头,大规模的农田经营比重还是非常低。”
对棉花后市的不确定性预期,使得整个纺织链条的企业如履薄冰。而对于国内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孙立武建议,纺织企业要加紧转型升级。
孙立武:“注意品牌化,包括新型产品的研究,避免过度依赖棉花,也可以推出纤维产品。”
来源: 中国广播网
相关资讯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跃迁之春谱写纺织新篇,2025中国纺联春季联展璀璨启幕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新春不打烊,纺织集群冲刺开门红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资讯排行
-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鼓干劲、明方向、启新程!2025中国轻纺城干部大会召开
- 从“市场管理者”到“综合集成服务商”,中国轻纺城集团要下盘怎样的大棋?
- 质领2025·先锋谈|宏源科技:守正创新 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大金 UNIDYNE 创新开放日:融合共创,推动绿色防水新潮流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2024藤模年终时尚盛典|全龄共赴,致敬经典-纺织服装周刊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