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亿海服饰有限公司(下称“亿海工厂”)倒闭了。
这是一家曾长期为劲霸男装代工的服装厂,在张槎街道办2011年的官方文件上,它被列为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
2013年7月15日,在张槎玉带制衣城内,一楼服装厂“隆隆隆”的机器声在午后显得特别响亮。但楼上原来专属亿海工厂的两层厂房却一片死寂,厂内已是人去楼空,大门被铁链紧紧锁住。
数据显示,从去年至今,在针织名镇张槎,超过600家纺织服装工厂待机停业,其中大部分已走到企业生命线的尽头。
亿海工厂只是其中一家,但又是特别的一家。2004年,它从ODM(设计+代工)起步,客户名单横扫国内十大男装品牌,头顶劲霸男装核心供应商光环,最风光时,它忙不过来的订单间接“养活”了身边的十余家小工厂。
在张槎服装业,它被看作“老大哥”。但和众多纺织服装厂一样,它也遭受着招工之痛、代工之痛、融资之痛,它曾欲逼“临时工大军”“入厂”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曾经尝试自创品牌欲摆脱代工之帽,甚至一度转向高尔夫球业以期结束坚守实业之痛……
它积极寻求突围,却仍旧无法解决问题。结果连年叠加的问题,汇集反映到了资金链上,造成了一个个资金窟窿,未曾预料到的过高融资成本,如封喉一剑,让这家为劲霸男装代工十年的工厂,顷刻阵亡。
直到亿海工厂倒下的那一刻,那些伴随代工厂而生的种种问题一样都没有解决。但张槎仍然存在着上千家与亿海相似的代工厂,亿海工厂所遭遇的致命问题,对张槎目前依旧生存着的服装企业而言,或许他们已经遇上,又或者,即将会遇上。
崛起
劲霸男装核心供应商产值最高时过亿
在张槎上千家纺织服装厂中,亿海工厂凭着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占得一席之地,在2011年官方文件上,它与安东尼、奔腾、光大服饰等并称为行业骨干企业。
2004年3月,技术出身的袁东(化名)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张槎玉带制衣城里,竖起了亿海服饰厂的牌匾,一家日后在张槎服装业内小有名气的男装代工厂从这里起步。
“张槎服装业里,有一半做产品开发的人员都是老板带出来的。”在亿海工厂工作多年的高管林辉(化名)对笔者说道。创始人自身的特质,为亿海工厂书写了注重产品开发设计的基因,在亿海工厂最高峰时,拥有20多名专业产品设计开发师,这在张槎,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这也使得亿海工厂以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在张槎上千家纺织服装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市场上,这项能力为它赢来了包括劲霸、七匹狼、柒牌、波司登等国内知名男装品牌的青睐,成为他们的ODM代工厂。其中,劲霸是亿海工厂的最大客户,“大概有6成的业务来自于劲霸。”林辉说道。
2006年,亿海工厂迎来企业发展高潮。当时算上临时招聘的工人,亿海工厂的规模一度扩张到了近800人,逼近张槎服装行业内第一梯队企业安东尼服饰有限公司佛山工厂员工总量。“公司产值超过了1亿多元,订单根本做不完。”林辉表示,为了按期交订单,亿海服饰把部分订单外发给周边的近十多家小代工厂,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
一份发布日期为2011年3月,由张槎街道办联合广州市社科院共同发布的《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亿海工厂与安东尼、奔腾、光大服饰等并称为行业骨干企业,并提出要以他们为龙头,在针织服装行业中培育一批品牌企业。这显示了亿海工厂在业内被普遍认可的地位。
直到2008年之前,亿海工厂经历了长达两年的“黄金时期”,“其实当时也有不少做贴牌生产的代工厂生意不好,但是我们工厂的经营状况一直不错。”林辉说道。
挫折
代工厂进入微利时代
2008年起,纺织服装行业因为招工难,开始不得不大量使用薪酬是正常工人工资一倍的临时工;2009年,纱线价格飞涨30%;2010年整个行业遭遇租金上涨压力。与此同时,行业“361”回款规则的周期被严重拉长,各种成本叠加效应与“361”回款潜规则下,订单对代工厂而言,变成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
招工难临时工盛行
2008年以后,情况开始不妙了。“金融危机倒没什么影响,招工难比金融危机还可怕。”林辉说道。
珠三角用工荒的报道从那时起已密集见诸各大媒体报道之上。作为制造之都的佛山,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频频遭遇招工难,张槎针织服装行业亦然,一些无法忍受的服装企业,开始在内陆城市建厂,包括佛山光大服饰等在内的一批张槎服装企业在那几年主动走出去建厂,形成了业内一股内陆建厂潮。
亿海工厂在当时还没有考虑过搬厂,它与业内如安东尼等成为了张槎早期比较注重如何留住员工的企业之一。林辉回忆道,这一年,公司开始为员工代购火车票、员工年后准时返工有奖励、建夫妻房、举办员工生日会等,招工上与专门的技术培训学校合作,由他们对招来的生手进行培训,这些措施使得亿海工厂春节后的返工率达到了80%,成了当年所在厂区附近唯一一家能够在年初七正常开工的企业。
但无论是对于亿海工厂,还是整个张槎纺织服装行业,招工难的问题都不可能就此解决。作为淡旺季分明的行业,特别到了旺季,纺织服装企业往往需要招聘大量的熟手。“2007年的时候,张槎有几万的熟手,后来似乎就凭空消失了。”在安东尼服饰做人力资源的郑钊波感慨道。与此同时,一个由熟手组成的临时工大军,悄然形成。
一名正常“入厂”的熟手,工资只有一名临时工市场价格的一半,但工厂不会为临时工办理包括社保等各类福利保障。即便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熟手跑去当临时工。“临时工大军的出现,使得整个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曾在亿海工厂长期负责市场工作的曾小峰(化名)说道。
亿海工厂尝试过培训生手,但是光第一阶段,即前期20天纯培训阶段,用于一名生手练习的人均面料就达到十公斤,近2000元面料成本,还不包括吃住等费用。生手培训成本过高,致使张槎纺织服装行业用临时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有企业都一边苦不堪言、一边不得不用。
“曾经试过全行业共同发起抵制临时工的行动,大家都不用临时工,逼他们‘入厂’转正常职工。”曾小峰说道,但是当亿海工厂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眼看有单没人做犯愁时,其他同行已忍不住招临时工。于是到了后期,亿海工厂只能被迫长期大量招聘临时工,“后期临时工至少占到员工数量的三分之一”,林辉说道。
“361”规则下鸡肋的订单
在这之后,各种成本压力开始扑向这个行业。2009年,张槎服装行业内一批倒卖面纱的“倒爷”一夜成了百万富翁,当年,纱线价格足足上涨了30%,次年,开始传出工厂租金将要上涨的说法,后来先后被证实。“原来一平方米租金只要八九元,涨价以后有的甚至达到了15元/平方米。”曾小峰说道。
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租金成本,各种生产要素成本都在不断地上涨,挤压了产品的利润空间。2011年,一篇关于亿海工厂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上,工厂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一件报价10元的棉背心,在上涨的原材料、人力成本等叠加后,产品成本价足足提高了10%。而存在于目前张槎服装行业的一个普遍说法是,代工毛利率普遍在10%左右。
即便如此,以亿海工厂为代表的代工厂,在2009年后,还不得不开始接受行业“361”回款周期拖长的潜规则。
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代工厂中,流行一种“361”的回款规则,也就是在当客户向代工厂下单时,就会先支付30%的货款供代工厂采购面料、支付人力成本等,当产品生产完成,客户派驻代工厂的QC(质检)完成验货后,只要产品不存在问题,单一签收,6成的货款马上交予代工厂,余下的1成货款也会在出货不久后迅速结算。
但2009年开始,这个规则生变了。客户在下单时依旧会付30%的货款,但原来出货时就会支付的60%的货款被拖延到出货后3—6个月才支付,余下的10%的货款更是要拖到次年才支付给代工厂。
而且这中间,代工厂只要稍有差池,客户马上又有了再度拖延付款的理由。这种潜规则下,完全以ODM为主的亿海工厂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基本上10%的货款就是企业的利润所在,各种成本又在不断上涨,但是货款回流又这么慢,企业接单越多,资金反而越紧张。”林辉表示,到了近两年,即使是倒闭前的亿海工厂,对代工订单也是视之为“鸡肋”。
突围
转型自创品牌寻求跨业救赎均告败
面对这些与日俱增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亿海工厂开始踏上自我救赎之路。它极力想摆脱ODM,投入数百万元自创品牌,却遭遇了宏观经济形势生变、资金捉襟见肘、后期无力投入的尴尬……它看着身边众多涌去赚快钱的人钱囊鼓鼓后,孤注一掷,投了1000万元跨业做高尔夫球体验馆,但这种尝试最终仍没能带它走出困境,反而加快拨响死亡的琴弦。
2009年中央政府抛出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了众多中国企业的神经,包括张槎纺织服装等企业的扩张热情都在此时被撬动,此时佛山转型升级的号角早已吹响,在此下,亿海工厂踏出了自我救赎的第一步,转型做自主品牌。
为了不和自己原来的客户“抢食”,亿海工厂专门推出了主打年轻时尚男装的系列品牌,主打品牌为“威廉骑士”。“公司为此专门组建起一支‘特种部队’。”曾小峰表示,公司对自主品牌寄予厚望,专门筛选了10人团队,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培训课程,然后再按区域,把员工分派到各地,寻找代理商。
亿海工厂的思路是希望通过代理商制度,先把市场铺开,随后一步步建立起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等。虽然当时业内也有很多企业在推自主品牌,但由于在代理商门槛上设置得不高,一年后,负责该项目的曾小峰发现,已经招揽到了40多个代理商。
自主品牌的创建似乎进展不错,但却在此时戛然而止。“投入了大概几百万元做这个品牌,但在招商完成后,却没有继续进行品牌推广投入。”曾小峰对此颇有微词,放弃对品牌推广费用的投入,间接宣告了品牌创建失败。单靠代理商直接来铺市场,“威廉骑士”品牌在此后迅速淹没在众多不知名品牌中,网络上几乎搜索不到这个品牌的信息,消亡得无影无踪,如同亿海工厂砸进去的数百万元一样,石沉大海。
对于为何突然中止对品牌推广投入,林辉回忆道,一来是在公司当时确实已经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2010年发生了一件令整个张槎乃至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心寒的事件——十年成行成市的环市童服城突然遭遇拆迁命运,业界许多人将其解读为,自己所在的行业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
有着这种念想的亿海工厂一度想搬离佛山。公司的总经理在次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露,已经在和江西、安徽等地商谈投厂的问题。他对搬厂的理由解释为“在多重压力下,无论如何开源节流都无法阻止企业经营下滑的趋势”。
“最后还是因为投入成本太高的问题,放弃了搬厂的想法。”林辉说道。但亿海工厂依旧还是希望尽快摆脱微利ODM的艰难现状,他们再度想到了创建品牌。受曾少量为高尔夫球品牌服饰代工的启发,这次他们想到了高尔夫球服饰品牌。
在2010年底筹谋了半年后,林辉以为年后就会开始新一次品牌创建攻坚战,结果仅仅一个月后,公司负责人袁东突然宣布改做高尔夫球体验馆,通过高尔夫球教学,以教代促。“做实业太难了。”林辉告诉笔者,提出新方向后,袁东曾向他反复念叨道,自己的工厂数百人没日没夜地干,却不如别人一家投资公司几个月赚得多。
显然,亿海工厂在2011年时,决定寻求跨业的救赎,同期,置地凶猛的品牌服装厂雅戈尔早已几次刷新杭州的土地出让单价,而在佛山的陶瓷行业,则已经有累积上百亿的资金涌向了房地产。
但亿海工厂依旧没有得到眷顾。这家设在创意产业园的高尔夫球体验馆光一季度的物业管理费就达30多万元,还不算其他的运营成本。林辉抱怨道,“这得卖多少件衣服才能赚回来?”而更令人心碎的现状是,直到亿海工厂宣布倒闭清算前,这家体验馆仍旧未到达收回成本的阶段。
陨落
资金链断裂亿海死在融资路上
在纺织服装行业,亿海工厂是十年老手,但在资本市场,它却是个新手。它早前并不知道,比融资金额更高的,是融资成本,但多次转型尝试的失败,微利的订单,过高的企业运营成本,让它耗去大量资本乃至出现赤字,它不得不通过融资贷款来填补窟窿,而过高的融资成本,让窟窿越来越大,最后成了无边的黑洞,瞬间将它吞食。
无论是原来代工生产服装还是后来的高尔夫球体验馆,2012年开始,袁东的心思根本都不在此处。
“去年起,他每天都疲于思考要如何还清债务。”林辉告诉笔者,当时主业令人心灰,投资项目又未有成果,亿海工厂的资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入不敷出,这家年营业额保持在数千万元的代工厂,在经过几次转型尝试后,早已耗去了大量的资金,而“361”回款周期的拖延,主业越是繁忙,意味着亿海工厂为此提前垫付的运营成本就越多,公司银行存款上的资金数字就会越小。
一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有增无减,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价格继续每年递增,而亿海工厂倒闭前,仅剩的300多名员工中,居然有近一半是临时工。这已经是一家岌岌可危的企业。2013年年后,银根再度收紧,一些欠款到期下,亿海工厂不得不四处举债,在勉强补上这次资金窟窿后,因为亏损面在不断扩大,到了下一次还款期到时,亿海工厂又必须还上更多的钱。
如此的反复几次,资金的窟窿越来越大,但融资的渠道却越来越窄。终于,今年三月,窟窿已经无法填补,亿海工厂资金链严重断裂,公司宣告破产倒闭。
这家在服装业浮沉十年的代工厂,就此划上了一道生命的休止符。7月15日的下午,张槎玉带制衣城内“隆隆隆”的机器声依旧响起,死去的亿海工厂成了这里一时热议的话题,但在这之后,亿海为这个行业留下最弥足珍贵的,大概是大家讨论过后的那不言而喻的沉默。
来源: 南方日报
相关资讯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北纬40度再现百强海城新质崛起,数智服尚续写霓裳西柳电商传奇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困难时刻如何破局?纺织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讲的都是干货!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资讯排行
- 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极具吸引力的非洲投资目的地——埃及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AI+纺织”在行动|智能革新:AI 重塑纺织服装行业的未来
- 陈大鹏:传承理想与信念 传递责任和使命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强基固本立业,守正创新开局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 数字赋能“智造”升级 我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 何黎明:深耕产业场景 构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新生态 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做出应有贡献
- 向“新”引领 进阶价值高地 ——2024中国时尚大会在海宁盛大举办
- 张国清: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江苏互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长邦:互帮互助,打造国产莱赛尔民族品牌
- 冲锋在前 ,一篇看懂浙江三门县冲锋衣产业集群蝶变之路
- 加大培育力度 财政资金精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