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讯 是打折清理库存,还是保价赢得利润?目前,服装行业正面临这样的两难。近期,各家服装上市公司纷纷刊出三季度报,其中美邦、森马等知名休闲服饰品牌都出现了盈利下滑。对此,各家公司的解释大都透露出一个原因:“为清库存,零售折扣有所提高,致使毛利润下降。”
清库压力转为业绩压力
根据业绩报告,森马三季度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39.24%;美邦净利润3.20亿元,同比下降13.4%。而森马的业绩下行趋势从半年报就已显现,数据显示,森马1-6月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降43.22%。另一刚从奥运赛场归来的体育品牌李宁上半年的净利润也出现同比大降,降幅84.9%。
在对净利润下跌的解释中,几家服装企业都表达了对库存高企的无奈。其中,李宁称,“渠道库存压力加剧、零售终端竞争趋于白热化、零售折扣有所提高,使得终端零售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森马也同样苦恼,“为加快库存处理,导致毛利率短期下降”。
数据显示,三季度末美邦库存已达21.99亿元,较半年报时的17.5亿元,增长了近25.66%。森马服饰(002563)存货较年初增加了31.28%。
促销并非长久之计
在业内人士看来,服装产品大打折扣,不仅拖累了业绩,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顾远渊对记者分析说,品牌打折很可能会降低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原有地位,“虽然有些大众品牌不能复制奢侈品完全不打折的运营模式,但过于低价促销产品,会使品牌力下降”。
既然库存膨胀招致促销,为何不减少产量?“摊子铺得太大,收缩产量不容易。”顾远渊说,像森马、美邦这些国内比较有名的服装品牌,目前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全国门店开得非常多,要是每家零售店仅有几件存货,全国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这其中隐藏的成本非常巨大”。
另据卓创资讯棉花行业分析师孙立武介绍,原材料在制衣成本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销售成本较高。“厂家利用薄利多销获得客户体验,从而圈住客户群可以理解,但长此以往将严重摊薄企业利润,到时侯就连回收成本都成了问题。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就是这样,正徘徊在亏本和盈利的边缘地带。”可见,打折促销并非长久之计。
企业的解压之道
服装行业之困,并非仅靠零售终端打折促销就能解决,有专家建议,中国服装(000902)业不应群打价格战,要让同类服饰做出差异化才是根本。
在顾远渊看来,中国服装品牌走“个性化”转型很难。“其实像美邦等这些国内知名品牌的设计很符合中国市场。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很简单,穿得舒服就可以。另外,这些品牌大部分都是量贩式‘超市化’的销售模式,适合国内市场的消费水平。”顾远渊说。
“国内的服装品牌常在火烧眉毛时搞促销,有的甚至抱着竞争心态,不惜血本和同行对着干,严重挫伤元气,得不偿失。因此,企业要走出困局,应主动在生产环节多下功夫,完善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回馈机制,根据市场反应,科学制定出厂量,避免盲目扩张市场。同时在产品上,要注重实时创新。”一业内人士分析说。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第八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将于11月在海宁许村举办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时尚征途再出发,2023中国服装论坛高精尖创新大会掀起“头脑风暴”
- “大湾区”有“大未来”,大湾区纺博会启幕
- 2024年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
- 2024年中国食品饮料博览会/南京食品饮料展览会
- 2024年中国江苏(南京)食品加工及包装展览会
- 2024年中国有机绿色食品展览会/南京特色农产品博览会
- 2024年中国火锅用品展会/南京火锅食材展览会
- 200名大佬齐聚上海参加纺织服装产业链创新探索发展论坛暨纺织服装生态圈第三届(2023)年会探讨市场低迷企业如何创新发展
- 这就是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2023中国纺联秋季联展展示创新成果引全球关注
资讯排行
- 2024河南时尚周开幕,叫响全民时尚季
- “蕾”绽纺城·“丝”语全球|亚捷花边:探寻花边里的大世界
- 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引领潮流,展现职业新风貌与行业前瞻
- 2024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劳动竞赛复审结果公示
- 李强总理在新疆调研,走访昌吉溢达纺织等企业了解情况
- 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 新质科技掀牛仔“绿”潮,行业首创靛蓝回用系统震撼发布
- 中国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为兴城,打造更有活力的泳装产业新生态!
- 起舞·织梦未来 | 数据看纺织,从限量供应到位居世界之首
- 红棉国际时装周|让中国设计师品牌不再“独立”
- 同频国际,2024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启幕
- 时尚产业流通转型升级路怎么走?无锡这场圆桌会议带来实用指南
- 畅通外循环,越南采购团走进中国轻纺城市场
- 广州白马:五星级商品交易市场的领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