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本土设计师背负“中国制造”包袱求机会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2-12-06
资讯导读:Michael Kors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上涨75%至2.708亿美元,此外公司还预期第三季度营收将达5.25亿~5.35亿美元。自去年成功上市以来,美国设计师品牌Michael Kors的市场表现恐怕连欧洲老牌都要黯然失色。

Michael Kors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上涨75%至2.708亿美元,此外公司还预期第三季度营收将达5.25亿~5.35亿美元。自去年成功上市以来,美国设计师品牌Michael Kors的市场表现恐怕连欧洲老牌都要黯然失色。 

这意味着,在欧洲时尚的强势夹击之下,美国终于也有了自己值得骄傲的设计师时尚品牌。

相比之下,中国的设计师们似乎仍在苦苦摸索之中。尽管也有本土设计师亮相时装周的捷报传来,但“中国设计师崛起”的命题还找不到让世人完全信服的理由。 

许多人首先会将中国设计师的问题归于设计的短板,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UTA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在中国时尚同盟会产业论坛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认为:“中国现在不乏有创意、有想法的设计师,他们欠缺的是成熟。” 

 机会来了? 

  6年前的10月,谢峰带着他的品牌“吉芬”首次以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名义登上了巴黎成衣时装周的舞台。自那以后,中国设计师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四大时装周上。 

然而,虽然中国设计师走出国门迈向了世界,但人们对于来自中国设计的影响力评价是有所保留的。在杨大筠看来,任何品牌的输出都无法脱离国家形象而有所作为。 

“我认为品牌的第一属性是国家,所以如果大家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停留在廉价的、质量不好的时候,一个品牌是无法摆脱这种印象的,对企业、品牌而言这是困难而痛苦的。”杨大筠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此解释。 

但换一个角度,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上升以及对“中国制造”转型所付出的努力,杨大筠乐观地表示“中国设计师的机会来了”。不仅如此,“机会来了”还体现在国内新一代消费者的特质——宽容。 

杨大筠注意到,中国的第一代消费者只注重价格,第二代消费者则只需要别人知道的品牌,而眼下新一代的消费者需要的是品牌所能带来的生活方式,这个时候只要设计师静下心来,将对艺术、产品和时尚的理解通过作品让消费者体验到,那么消费者的宽容能为他们提供很多机会。 

 欠缺成熟 

  面对机会,中国的设计师还欠缺什么?许多人首先会将中国设计师的问题归于设计的短板,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杨大筠指出:“这几年,中国的设计师也在快速成长,中国现在不乏有创意、有想法的设计师,他们现在欠缺的是成熟。” 

杨大筠所说的成熟,就是能够把西方的元素和中国的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能够站在国际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基于顾客、市场、品牌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市场、品牌和消费者都带来收益。 

这样的成熟必定需要经历市场的历练与磨合。“作为实用艺术,时装如果不被市场、消费者所接受,那么再强的创新都是徒劳。”杨大筠强调。 

总结例外、吉芬等成功的本土设计师品牌,杨大筠发现了它们的共性,那就是在市场中学习和摸索,在保留原先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市场成熟的判断和有效的适应度。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设计师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将之做得更好。 

未来要赢得市场的设计师品牌必然也要经历熟悉市场需求的过程,从被欣赏到最后被消费者广为接受。此外还要具备自己独到的时尚个性,寻求更细分的市场,保持差异化。在杨大筠看来,中国设计师远远不具备创造高时尚、高溢价的奢侈品品牌的能力与格局,寻找个性化的细分市场才是较为现实与可行的。 

什么样的培养机制能帮助本土设计师快速提升走向成熟?杨大筠建议,政府应加大扶持设计师的力度,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就开始将本国的设计师送往法国深造;另外要鼓励设计师创业,按照他们的思路去市场上磨练,这个过程中需要创造良好的投资、法制和企业环境,有专项的资金和渠道帮助设计师;最后民间的组织和机构也需要参与进来培养设计师,把设计师打造成品牌,再让设计师无形资产成为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