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年关过后不是春 棉市连环结待解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进出口 发布时间:2012-09-17
资讯导读:棉价两年后又回到了起点。回顾两年前的9月初,郑棉从19000元/吨起步,两个月内涨至33000元/吨,在2011年2月触顶之后回落,如今又回到了出

棉价两年后又回到了起点。回顾两年前的9月初,郑棉从19000元/吨起步,两个月内涨至33000元/吨,在2011年2月触顶之后回落,如今又回到了出发点。

棉价坐上过山车,带给产业链的不仅仅是刺激,对包括棉农、加工收购商以及下游棉纺企业等各而言,压力不分你我。也正因此,萎靡不振的棉花产业怪像丛生,种植效益不增反降,进口配额爆炒、行业限产停产现象严重。

经济下行—需求不振—纺纱服装企业遇困—收购加工商受压—棉农收益受损,压力正在沿着产业链向上延伸。“解铃还须系铃人。”专业人士指出,眼下的棉花产业链已陷入一个错综复杂的连环结之中,最终症结则在于全球经济低迷和需求不振。棉花“年关”虽过,春意未至,要解开这个连环结,只有等到经济重新确立上行格局、消费得到提振之时。

产业链陷困局

这是一个行业性困局。一方面,外需下降导致出口企业订单不足,受其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压力明显加大。海关统计显示,1-8月,我国服装出口994.8亿美元,同比下降0.7%;纺织品出口625.1亿美元,同比下降0.7%;另一方面,内需亦显疲软。据相关统计资料,1-7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较上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如扣除价格因素,同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2.5%,较上年同期降20.3个百分点。

终端需求减少导致棉纺产业链陷入“一损俱损”困局。首先受冲击的是纺织服装业,订单减少和销售不畅,导致不少纺织服装业出现高库存;下游库存积压又抑制了对中游和上游企业的需求,不少企业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以全球最大的色纺纱龙头华孚色纺为例,其中报称,公司面临国内外棉花差价拉大,终端压价等市场困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约6221万元,同比减少74.39%。

皮棉加工企业亦举步维艰,不少地区依旧以减产、停产方式减少亏损度。山东省恒祥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耀中表示,“去年棉价‘过山车’,企业低价买进大量原材料。在今年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大量原材料出现积压。从去年底到现在,山东菏泽附近等地区,80%的棉纺织企业都以减产或停产的方式减少亏损度。”

种种怪相萌生

大涨大跌之后,一边是外棉在进口商手中大量积压,一边是纺织企业眼巴巴地等着配额来采购外棉进行生产,要说眼下的棉花产业乱象丛生那是一点不为过。

“2012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始终高于国际市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以中国棉花网9月12日美棉报价15216元/吨与国内18700元的现价计算,二者相差3484元,而此前价差最高超过了5000元。业内人士抱怨,不少生产企业被迫以每吨配额额外支付三四千元甚至更高的代价来采购外棉。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即便按照棉花进口配额较低的“倒手价”2000元/吨来计算,100万吨的棉花进口量也将派生出20亿元的“价值”空间。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百家骨干棉纺企业的调研,至少30%的规模以上企业已经限产,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因用棉成本过高而停产,绝大部分企业每产一吨纯棉纱亏损都超过2000元。“与此对比鲜明的是,截至7月份至少有100万吨进口棉仍囤积在港口。”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表示。

棉农国储两头难

需求低迷让整个棉花产业链面临严峻挑战,而如果说中间商和下游企业还能以改行和限停产来稍作应对外,产业链的最上游——棉农和相对独立于产业链之外的国家,则要被动得多。

“眼下的棉花让农户很受伤。”一行业协会人士介绍,去年以来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今年二、三月份国家又连续两次提高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种粮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也进一步增加,加上化肥、农药、用工等的提高,种棉已没有任何优势。

“在成本上升和其他品种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棉价不进则退。”山东德州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说,目前当地辣椒每亩种植收益约3000元,种植玉米、小麦能收益1600元左右,而种植棉花的收益只有大约1300元。

马俊凯介绍,2012年德州市棉花种植已比去年减少了20万亩,而且明年还将缩减约20%至100万亩左右,这比2008年之前减少了一半以上。

棉农很受伤,国家同样为难——无论是在配额发放还是储备收放的问题上,有关部门都已陷入一个难解的结中。

“保护棉农还是保护棉企?”一边是在港口没有地方可放的棉花,一边是用不上合适价格棉花的企业,配额成为行业迈不过去的坎。“发放不发放进口配额,这是个令国家头痛的问题。”广发期货分析师陈贝尔说,发放配额,低价外棉大量进口将使中国出钱出力成为全球棉农的救世主,这笔生意怎么算都是吃亏的;不发配额,企业使用高成本棉花,面对人工成本更低的主要竞争对手如东南亚等国同样吃亏。一边是棉农,一边是纺织企业,有关部门可谓左右为难。

收储同样如此。2011/2012年度收储量内外棉超过400万吨,本年度棉花提高收储价至20400元/吨收储,需求低迷之下,国内企业本年度仍将以收购资源交储为首要任务,因此无论从资金还是库容角度看,国储都将面临不小的考验。而始自9月3日的抛储价格定为18500元,其对储备棉约存2000-3000元/吨左右的贴水,以此估算,400万吨棉花抛出约亏损80亿元。

破解困局尚待需求回暖

经济疲弱使得棉纱需求不振,不少纺织企业经营出现危机,随着压力传导至收购加工等中间环节,最上游的棉农也未能幸免。另一方面,陷于困境中的产业链还让有关部门进退失据,以往惯用的储备和配额两大调控手段甚为尴尬。

纺织不动,棉价难动。宏源期货高级分析师王勇认为,当前国内棉纺织行业陷入困境的症结在于需求不旺。一旦纺织企业因亏损而停产、减产,对国内棉花的销售又将产生影响,并将直接损害国内棉农的切身利益。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可谓一损俱损,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专家认为,只有随着服装市场需求的逐步增加,棉花产业链的连环结才有望打开。只是以目前情况看,“这一天还不知道何时能到来,至少年内难有明显改观。”某专业商会人士称。

立足配额储备纲举目张

问题不少,办法很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出于保护棉农和产业链的本意,不妨立足储备和配额寻找思路并做尝试。

首先,建立棉花收储政策与针对棉农的目标价格政策相结合的保护模式。比如每年确定籽棉目标价格,国家按此价格进行收购,或者农民按照市场价格出售棉花,然后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以及平均单产水平,确定每亩补贴金额,在每年春耕前直接发放给农户。新疆一位业内人士提出,由于棉农交售的被动地位和分散性,不如直接制定一个基础的籽棉收购保护价格,并公示衣分率等相关指标,可一定程度上规避目前的政策弊端。

其次,由于我国对进口棉花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还有必要逐步建立进口棉的收储机制,此举不但能增加我国棉花资源储备,对国内的供应不会产生太大干扰,也可以利用国际棉价低于国内棉价的优势降低收储成本,有效化解配额炒作问题。

再次,储备政策的制定应当优先考虑供需变化,而非简单的价格高低。首创期货研发总监董双伟认为,调控要遵循市场规律,同时充分考虑全球供需以及商品特点。从安全边际考虑,国家棉花的储备保有量应以正常三个月棉花的消费量为准,特殊时期可以考虑放大收储量,或增加抛储量,但参考基准应该是市场供需的动态变化。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