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内销市场不畅 服装业“寒冬”提前到来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资讯频道 发布时间:2012-07-05
资讯导读:  生意社7月5日讯 五一小长假后,某男士品牌服装企业的董事长接到了几十位门店经理的电话,反映五一小长假期间商场销售业绩不佳。

生意社7月5日讯 “五一”小长假后,某男士品牌服装企业的董事长接到了几十位门店经理的电话,反映“五一”小长假期间商场销售业绩不佳。这不是个别品牌遭遇的特殊情况。有不少服装企业反映,今年服装内销市场已没有前两年火爆,不打折就卖不动的情况很普遍。从市场现状也可看到,进入2012年以来,貌似保持高企的服装单价已经成为名义价格,多数新品进入市场没多久就会进行打折促销。现在商场里以五折、三折的价格销售的当季服装比比皆是。

去年服装价格上涨过多

从表面上看,2011年中国服装业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消费品市场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服装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在20%以上。

但这种增长是在服装单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取得的,应该说,服装单价的快速上涨是2011年服装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10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业服装销售平均价格同比增长17.07%,2011年服装单价增长对服装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9%,也就是说2011年服装零售额增长中有近80%是源于单价上涨的拉动。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11月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服装出厂价格也创历史新高;1月~11月衣着类消费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比2010年年底提高5.3个百分点。在商务部发布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服装销售价格与数量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2011年以前价格增幅和销售数量增幅曲线基本上是同步的,但进入2011年,特别是2011年6月份以后,价格增幅和销售数量曲线出现偏离,价格上行,销售额增幅振荡下行。持悲观收入预期的消费者,面对高价服装,开始谨慎消费。

频繁打折加剧销售困境

对于服装单价的持续上涨,生产企业异口同声地将涨价原因归咎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那么现在原材料价格下降了,服装价格是否也随之下降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服装价格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品牌服装价格的加速增长加大了服装销售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中国服装销售量在进入2012年后呈现出明显的下行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7955亿元,同比增长24.2%。而2012年以来,服装类产品销售增速较前几年有明显放缓的迹象,1月~2月,销售增速为12.8%,3月份为14.6%,4月份为15.6%,而这种增速在下半年也将难有较大起色。

另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调查统计,2012年1月~2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6.10%,较2011年同期增速下降22.13个百分点,为近5年以来的新低。2012年2月,受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影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55%,2012年1月~2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产品销售量累计同比下降4.23%。相比之下,3月份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15.19%,明显好于前两个月,销售量同比增速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02%。但是4月份服装销售量增速出现了回落,为12.16%。5月份服装销售增速仍然没有较大改善,5月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16%,销售量同比增长1.34%,零售额和销售量的增速均不及去年同期,而且与前4个月相比还出现了下滑。

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品牌服装大打折扣牌来吸引消费者。以往打折促销一般集中于节假日期间,促销产品也多为库存积压或过季服装。但是2012年以来,打折促销已经不再仅限于过气商品,即便是刚投放市场的新款服装,在不久之后也会进行降价促销。新品频频打折促销引发服装销售的恶性循环:新品降价,使消费者在下季新款服装上市后不再急于购买,而会选择观望,等待价格优惠,从而导致新品滞销,甚至出现新品打折也卖不动的情况。对本来就需面对高库存压力的服装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销售压力之下,服装业的“寒冬”似乎提前到来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沉没东木   【贸易行情论坛】【打印】【关闭】【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内销市场  服装业  打折促销  预警提示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