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浙江嘉兴:蚕桑丝织民俗文化论坛开幕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服饰频道 发布时间:2012-07-02
资讯导读: 来源:全球纺织网 2012-07-02 09:16:06 浙
来源:全球纺织网 2012-07-02 09:16:06

浙江嘉兴是著名的丝绸之府、蚕桑之乡,6月28日上午,为期两天的2012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论坛在我市正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出席论坛。论坛由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浙江省文化厅和嘉兴市政府主办,嘉兴市文化局承办,杭州市文化局和湖州市文化局协办。“放在全国,嘉兴虽然人口不多,城市不大,但是没有哪一个城市有嘉兴这样的历史责任感和光荣的历史承担,嘉兴是我国非遗保护的突出代表……”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对嘉兴的文化遗产保护给出了高度评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办公室副主任李晓松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专家热议蚕桑发展保护

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在这个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致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和织锦等丝绸产品,同时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地,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据介绍,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63篇。与会代表将重点围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及其民俗文化”主题,探讨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内涵的历史变迁与当代走向,以及科学保护理念、方式和实践,论题涉及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和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区域特色比较、区域保护互动联动机制、文化空间构成、保护策略、传承模式、文化生态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保护、民间蚕神信仰、传统染色技艺以及蚕俗文化保护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当前我国蚕桑丝织技艺和蚕俗文化研究与传承实践的智慧结晶。

与会代表还将实地考察嘉兴丝绸博物馆、海宁周王庙镇云龙蚕俗文化园、桐乡洲泉镇蚕俗文化博物馆及丝面一条街,参观“把酒画桑麻”书画展。这次论坛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文化部举办的首次蚕桑丝织民俗文化高端学术论坛,论坛结束后,将择优编辑出版论文集。

嘉兴丝绸之府实至名归

嘉兴蚕桑丝织文化具有4700多年的历史,蚕桑生产、蚕茧加工、丝绸贸易引领全国且闻名世界。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保护传承地区,我市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当代传承,先后出台《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纲要(2010-2015)》、《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2010-2015)》等政策措施,命名了海宁市、桐乡市和秀洲区为首批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为蚕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坚实保障;先后投资兴建了嘉兴丝绸博物馆、桐乡洲泉蚕俗文化博物馆、海宁周王庙镇云龙蚕俗文化园等蚕桑丝织技艺和蚕俗文化展示场馆。

2011年12月,海宁市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建设的“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项目举行签约仪式,生态园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先期建设的九里桑园核心面积3000亩左右。生态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有较大规模的蚕桑文化生态园,不仅能全面保护、研究、传承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还将带动周边种桑养蚕的发展。

关键词: 蚕桑丝织民俗  蚕桑文化论坛  嘉兴民俗论坛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