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纺织业: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纺织要闻 发布时间:2012-03-01
资讯导读:2月24日,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成立3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八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工业和信

2月24日,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成立3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八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相关负责人及部分纺织企业家针对企业创新管理和战略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加强企业管理建设纺织强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

今天,我们举行中国纺织企业管理协会30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中纺企协30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和协会工作经验与体会,共商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中纺企协的工作优势,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促进建设纺织强国事业发展,应该说这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一次会议。

当前纺织行业形势与未来走势

2011年,我国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各项指标增长基本正常,但增速呈逐月逐季放缓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3.6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786.5亿元,同比增长26.8%。2011年,纺织行业运行所反映的指标尽管基本正常,但运行面临的各类风险较2010年明显增多,原料价格大起大落、融资环境紧缩、各种要素和用工成本提高、外需增长低迷等因素加大了运行压力,从去年下半年起行业产销、投资、效益增速逐月逐季放缓,效益增速下滑尤为突出,规模以下小企业运营遇到较大困难。

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仍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一方面,欧债危机持续升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将对消费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作为国际市场消费主体的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预计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仍将疲软,出口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及竞争加剧压力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受货币政策紧缩制约投资增长、国际市场低迷加大出口压力及我国主动深化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有所下调,内需消费增速较上年可能有所减缓。此外,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等一系列风险因素也仍然存在。预计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的产销、效益仍将继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较2011年有所减缓,其中,在经济下行条件下终端市场对消费品提价的承受空间有限,预计行业出口与效益增速下降幅度将更明显,加工型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将更加突出。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实施强国战略最基础和紧迫的任务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纺织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入、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纺织企业的管理工作有了重大转变,在一些方面还有所突破。去年,在总结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经验和做法时,结合6家获奖企业典型案例,我们主要归纳了五个方面:一是经营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是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管理的领域。三是广大企业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四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五是“软”实力的培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将围绕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四个方面的战略目标付出努力,力争在2020年完成从纺织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实施这一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没有一大批有管理水平的企业,难以完成实施纺织强国的四大战略目标。要完成这四大战略目标,主体在企业,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去全力推进。

未来10年的纺织强国建设目标,需要有一批有战略眼光,有现代管理水平,实施跨国资源配置,全力推进品牌建设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骨干企业去实施。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动力来自深化改革,基础来自加强管理和推进管理创新。为此,纺织行业在加强和深化企业管理方面,要重点关注并努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继续强化基础管理。纺织工业具有好的基础管理传统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处于高速发展,且95%以上是中小微企业的纺织行业,在管理水平提升上依然具有很大的空间。在当前处于成本快速提升的外部环境下,继续加强工艺、设备、操作、现场、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管理,以及加强质量、财务、成本、节能降耗方面的管理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像无锡一棉、安徽华茂这些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科学管理,来提升行业的成本控制及提高运行效率。

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企业必须考虑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确定企业正确方向,研究市场和对手,确定自身定位和未来方向是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特别强调要积极稳定地推进国际化经营,提高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国际化是纺织行业最终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环节。纺织强国最终要有一批具有一流的研发、产品、营销能力、品牌、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未来10年中,应该形成一批有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广阔视野的职业经理人,以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真正形成一批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企业。

三是要继续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纺织行业已经有一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好的成绩,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同样也是纺织强国建设中的根本途径。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纺织企业建立面向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信息系统,促进业务流程和生产过程的优化,加快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全面促进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四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建设。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极大的鼓舞作用。红豆集团重视企业员工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创造和谐共生的企业文化,建立CSC9000T社会责任体系,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纺织工业协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建设的宣传及推广。未来要进一步推进,纳入战略视野,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价值观和竞争力的一部分。

中纺企协要紧紧抓住“加强企业管理,建设纺织强国”大局中心工作,围绕加强和深化纺织企业管理需要重点关注并努力解决好重点任务,找准职能定位,坚持服务宗旨,创新服务工作,聚集各路人才,坚定不移地为企业家服务,积极建设和培育企业家队伍,为纺织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实现纺织强国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领军企业应担建设强国重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

纺织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始于纺织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30年多年前,纺织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文件,就是针对企业主体提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要求的一个文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纺织大国迅速崛起,全行业快速成长起一批领军企业。

我认为从形成方式来看,这些领军企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纺织工业基地的纺织主管部门转变而来的国有控股的实体企业,如京津沪、上青天等地的企业集团,他们经过体制改革,见证和实现了政府职能向企业职能的转变;二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成的民营企业,比如山东如意浙江富润、江苏黑牡丹等,分别在技术、品牌、结构调整、“走出去”、多元发展、基层管理、文化建设、党建等多方面全面发展;三是从草根企业成长起来的行业巨人,如魏桥纺织、红豆、喜盈门、洁丽雅、波司登、雅戈尔、杉杉等企业,后来居上,其中不乏百亿元大企业。这些领军企业集中体现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组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管理是企业的生产力,管理创新对企业生产力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管理创新的意义非常重大,以上领军企业无一不是管理创新的践行者。30多年来,企业管理的内涵从生产管理逐渐向资本决策、市场决策延展和深化,当前,管理创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和深广,而这些领军企业,应该对今后10年的行业发展进行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考量,重点研究产业价值链的关联性问题,担当起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关联度对纺织业的新要求,探索纺织业在国际分工中的新定位和应对挑战的新优势。

纺织工业的发展要靠纺织企业,纺织工业企业是由几十万户中小微企业为主的“联合舰队”,这样一个群体怎样形成一个有力的结构,成为一个整体,需要一批领军企业来引航。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在于企业自身的活动,而且在于其在行业中向心力的培养。

建设纺织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首先要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包括满足人民群众更丰富的物质需求、更富于文化品位的消费需求变化,更为绿色的生活方式以及全社会的就业需求。

其次,在我国工业化的中后期,产业结构提升对纺织工业的新要求。其中有四点要求,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企业体系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把改造提升的方向研究透彻。二是要从制造大国向创新的纺织大国提升,搞好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三是满足工业化中后期对工业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更好的产业生态和产业基因。四是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关联度对纺织工业的新要求。我们要为新兴战略产业提供更好高技术、高功能、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和行业支撑。

再次,《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握国际分工的新定位,培育应对新的竞争挑战的新优势。为此,纺织行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由低端向高端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将制造优势逐步提升为自主品牌优势,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抓紧培育国家产业链。

理念·机制·手段:管理创新三元素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攻坚时期。当前,国际纺织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面临东南亚国家更低成本和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及市场品牌垄断双重挤压,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融资难、资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制约日益严峻,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就必须增强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由注重产业链完整向价值链跃升,由跟进型创新向引领型创新转变,管理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破传统管理模式,运用新方法更有效的方式。简单地说,管理创新就是要改变管理者做事的方式,推进管理创新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纺织产业体系的有效保障,从企业层面看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纺织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现阶段,我国不少纺织企业是管理创新的优秀实践者,是行业学习的典范,比如华茂集团将2012年作为管理年,围绕创新管理,科学发展,共建共享,铸造品牌,推进企业的管理创新,使企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从这个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看到了管理创新对企业效益和行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贡献,也坚定了我们把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去推进的决心和信心。

去年年末,工信部发布了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加强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列为重要任务,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发展基础,积极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做好新形势下的管理创新工作,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要开拓思路,推动纺织管理创新的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灵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环境要素的变化,管理的理念和领域要有新的内涵,要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价值链的管理人性化,知识化,社会责任的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管理当中,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范畴突破。如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用价值链管理理念,改变传统接单加工销售模式为设计制造服务的模式,提供整合供应链,实现设计研发和成衣制作的一条龙的打包式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和谐、社会包容、客户满意、发展均衡的社会升级和经济升级的转型之路。

二是要不断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纺织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在现代管理制度决策执行机制、人才培育与激励机制、企业主与员工权益关系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不合理,管理创新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大变革,科学运转机制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要在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实现权力结构、管理层次、执行机构的合理组织和科学高效运行。

三是要与时俱进,推进企业管理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管理手段创新提供了强力支撑,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营销模式,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纺织管理的能效,改变市场运行模式,加强工业与信息化的深入融合是工信部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工信部围绕着规划的重点任务,将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质量品牌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年等计划,管理创新的要求将落实到这些具体的行动当中,我们希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行业、企业和企业家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总结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为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要积极面对变革调整大势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尹援平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挑战角度看,我国纺织工业的内外部竞争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等各种因素叠加,以及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年年提高,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给纺织行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从机遇角度看,我国纺织工业基本完成了大规模技术改造,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自有品牌的国际国内影响力逐步提升,而且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比较优势依然明显,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将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我国纺织企业要积极应对,顺应变革调整的大趋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装备,努力开发新材料,采用新技术与新工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培育自主品牌,不断提高国产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促进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加强环境保护,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四是强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高端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链接

中纺企协30年历史折射企业管理主题变迁

中纺企协经历了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和中国纺织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这个大背景下协会工作模式的变迁,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企业管理的不同特点。

1981~1991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快速起步,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不断进入我国,加强企业管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工业管理体制依然是部门管理模式。从纺织产业来看,当时的国家纺织工业部主管全国纺织行业,其管理对象主要为系统内国有企业。中纺企协围绕纺织工业部的中心工作,把行政性工作与指导性服务结合起来,在企业整顿、企业改制、企业升级、基础管理、培训研讨、树立先进、内外交流等方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探索产业协会如何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先行了一步。

1991~2000年,我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开始进入民营经济逐步繁荣的时期,而国有纺织历史包袱沉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不少纺织国有企业生存困难,难以为继,加快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时期,中纺企协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关注国企改革改制,通过推进调整结构和加强管理工作,深化体制改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同时,努力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和信息交流等工作。在这一时期,围绕纺织企业集团建设和纺织企业上市工作,形成了仪征化纤,中纺机吉林化纤,安徽华茂,杉杉等近百家规范运作的企业集团,在沪深上市的纺织类股份有限公司达到90多家,占全国上市公司的8%以上。

2001~2011年,是纺织工业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也是纺织工业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时期。政府体制改革撤销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领域中的行政管理部门,纺织工业协会应运而生,明确树立服务与自律宗旨,面向全社会的纺织企业开展行业性服务,真正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在这一时期,中国纺织工业应该说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而在此同时也始终面临转型与升级的压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现改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逐步探索了为行业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一套办法。在此阶段,中纺企协的工作职能也相应做了重大调整,中心任务是服务于全行业企业经营者,组织企业家活动发挥企业家作用,表彰企业家贡献,力求把中纺企协办成中国纺织企业家之家;同时,推广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开展管理咨询,利用资本市场壮大企业,并承担联合会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和产业转移的协调服务工作。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