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轻纺城 您好,欢迎来到大号轻纺城EQFC.CN !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发布]
您当前位置: 大号轻纺城EQFC.CN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中国服装设计面临“断层”危机
相关专题: 资讯频道  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09-12-02
资讯导读:  时装周设计师年龄越来越大已成了一个趋势。以往像罗峥等人20岁成名的现象越来越少

时装周设计师年龄越来越大已成了一个趋势。以往像罗峥等人20岁成名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这说明一个危机:国内设计师遭遇了一个断层,没有新鲜血液及时补充。同时也表明,年轻设计师靠一夜成名的时代结束了。

近日,发布2010年春夏趋势的北京国际时装周已落下帷幕。《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以往时装周不同的是,今年没有一家欧美品牌参加,清一色是本土设计师的天下。

对此,中国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时装周设计师年龄越来越大已成了一个趋势。以往像罗峥等人20岁成名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这说明一个危机:国内设计师遭遇了一个断层,没有新鲜血液及时补充。同时也表明,年轻设计师靠一夜成名的时代结束了。”

那么,造成中国服装[6.78 2.57%]设计产业面临断层的主要原因何在呢?

王庆认为,第一,设计师越来越老,没有新鲜血液及时补充。据王庆介绍,今年参加2009春夏国际时装周的设计师平均年龄38岁,年龄最小的25岁,许多设计师已经40多岁了。去年设计师平均年龄是37岁,而几年前设计师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第二,设计师人才需求看涨,但成熟型人才储量不足,这是当前中国服装设计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从业人数达1960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14%。但其中从事面料设计工作的人员仅占纺织服装行业总从业人数的1.5%,创意大师、设计精英等高层次人才则更为稀缺。纺织产业要进步,有很多因素,其中设计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设计贯穿整个产业的始终;第三,设计师大多半路出家,需要汲取更多不同文化。目前许多年轻的设计师们并非服装设计科班出身,专业五花八门,如设计师邓皓是学飞机发动机设计的,设计师肖红学的专业是音乐。这也许说明,服装设计师需要更多地汲取不同文化的通感。

“中国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服装设计师们,是看着国际上一些大牌设计师的传奇故事成长起来的,由此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设计师们的价值观。其实服装设计这条路很不好走。”凭借作品《皇城雪景》获得“应大杯”首届中国时尚皮装设计大赛金奖以及最佳工艺奖的年轻设计师路宽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这位在北京服装学院就读服装艺术设计的准设计师说:“人们看到的设计师都是鲜花和掌声,没有看到设计师的另一面。因为各种原因,每年纺织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中仅有2到3成留在本行业。比如,我们学校190多名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就5至6人走进设计师行业,因为这条路太难走了。”

设计师行业路难走,使得服装设计产业人才大量流失,设计师人才难觅,又使设计产业出现断层,这些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是路宽和不少专家的共识。

如何防止中国设计师产业出现断层,北京服装学院院长、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刘元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首先,要走专业化品牌之路。面对未来服装市场定位更加细分化,多品牌之路是未来防止设计师产业断层的发展方向。今后每个品牌适应的人群范围将进一步缩小,这就要求培养设计师要更加专业,不仅要有所擅长,比如“男装”、“职业装”、“女装”、“童装”等这些领域,还要更加细分,具体到某一年龄、某一性别、某一特定心理、某一特定场合。其次,未来中国服装业要经历大的洗牌,在某一市场定位下的服装品牌将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牌,服装业将出现“多定位,少品牌”的格局。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应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尽可能详尽地掌握和这一领域有关的各种资源和各项知识储备,从生产、销售,到流行趋势、媒介宣传,乃至店面装修、陈列等等。

此外,服装业的专业化还表现在设计、销售、生产,甚至流行发布、制板等行业的分离,形成“术业有专攻”的局面。服装设计师如果擅长某一领域,并且占有大量资源,设计就可以成为一个大的产业,设计师也能真正发挥才能。

王庆认为,目前,尽管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品牌在市场上还不能成为主体,但是它已经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应该说,金融危机时期是时装设计师品牌成长的最佳时期。如果中国设计师和中国品牌同在中国立足,那么我们就会在世界5大时装周站住脚。目前状态下,我们一定要防止设计师老化,加大对新生力量的培养。

来源: 中国纺织交易网

我要申请开通成为会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83号